科学预防 健康同行丨拓晋科技学校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来源:http://www.tjkjxx.com/news/175.html 发布时间:2024-09-29 点击:447
正值秋季,天气凉爽干燥,气温渐变,温差较大,孩子们的体质较弱,免疫力又不强,容易感冒,也容易患上各种传染性疾病,为保护孩子身体健康,有效预防秋季传染病,请家长们耐心阅读以下内容,并和孩子一起做好个人防护。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红眼病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称为感染性结膜炎。在春秋两季最为多见,传染性很强,多在家庭内、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集体单位传染。用不干净的手揉眼,或是和患者共用毛巾等都会导致传染。
症状表现:发病症状为眼睛发红、眼睛痒、流泪多、眼屎多、有异物感及害怕亮光等,两只眼睛可以同时或是先后发病。红眼病一般在发病后7-10天逐渐失去传染性。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与他人共用卫生用品时要注意清洁和消毒;避免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等。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机会。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增强身体免疫力。
4.出现眼部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或使用非处方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避免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如游泳池、电影院等;避免与红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卫生用品。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经呼吸道或密切接触后侵犯机体腮腺也偶然感染其他腺体引起的疾病。腮腺位于面颊两侧近耳处,腮腺炎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流腮中医称“痄腮”。
1~15岁最多发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爆发。传染源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腺炎肿大前7天至肿大2周时间内,可从唾液内分泌出病毒,此期传染性强。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一般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未感染者容易感染,免疫力低下的人亦可再次发病。
症状表现: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发病1~2天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2~3天内达高峰,发热可高达40℃,再过1~4天累及对侧腮腺肿大,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敏感,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持续4-5天左右后,逐日消退,全部病程约7天左右。
1.确保充足的休息睡眠,每天补充足够的饮水和各种营养。
2.出门提倡戴口罩,避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
3.养成良好的回家和到学校洗手的好习惯。
4.按计划免疫程序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提高免疫保护。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由一组痢疾杆菌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
菌痢常年可发生,以夏秋流行多见。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带菌者。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可以长期带菌。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粪便污染水源、手,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等。
急性细菌性痢疾可有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可分为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中毒型发病更为急骤,多见于2~7岁儿童,须及早救治。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可能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接触可疑患者后。
2.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饮用未经过滤、消毒的生水,特别是在痢疾高发地区时,应尽量避免饮用当地未经处理的自来水,尽量饮用煮沸或已经经过安全处理的饮用水。同时,尽量避免食用生或未完全煮熟的食物,如生肉、蔬菜或水果。
3.加强环境卫生。定期对生活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切断传染途径。
1.注意气候变化,随时给孩子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定期开窗通风。
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均衡,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督促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流脑等疫苗。接种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5.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地方,不参加大型集会。
6.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勤洗手,戴口罩,打喷嚏时建议进行规范遮挡。